本文摘自——薛志朋,等.益生菌治疗和缓解便秘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便秘可能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胃肠道饮食梗阻、代谢性疾病或药物。近年来,由于饮食变化及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逐步提升,全世界10%~15%的人正遭受便秘的困扰。众多研究发现,益生菌有助于肠道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稳定,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并提高肠道环境中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从而改善便秘症状。便秘分型(罗马IV标准)
1.功能性便秘
2.便秘的肠易激综合征
3.类鸦片诱导的便秘
4.功能性排便障碍
传统治疗便秘主要通过渗透性和分泌性泻药,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泻药滥用→损害结肠神经系统→排便量减少→结肠延伸→便秘加重→泻药滥用。便秘的发病机制
1.肠道神经系统的失调
2.神经递质含量的紊乱
3.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4.肠道菌群的失衡
已有众多研究证明,益生菌对便秘的缓解和治疗有多种潜在的促进作用。
益生菌可以改变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状态,使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趋于正常化。益生菌能增加肠道环境中的乳酸和短链脂肪酸,进一步降低肠道环境的pH值,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运转时间,以改善便秘症状。益生菌的代谢物对肠道功能如神经传导和肠道运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益生菌能有序地占据宿主消化道的定植位点,形成生物屏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和定植,抑制部分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进而改善并平衡肠道微生物组成,保护消化道的正常运转。益生菌在肠道中大量定植后会改变肠道环境,如含氧量、pH 值等,进一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
益生菌能通过定植拮抗、改变肠道环境等方式,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止潜在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利于便秘患者的症状改善,益生菌的适量摄入有利于建立正常的肠道共生菌群。
对肠道中益生菌的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等部分益生菌促进短链脂肪酸产量的提高,使得便秘症状(粪便频率、粪便稠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众多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对于治疗便秘有着显著的效果, 而部分益生菌可以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神经系统被认为是治疗肠道运动障碍的新思路。益生菌能够对肠道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脑肠沟通起到有益作用,有助于调节肠道神经和中枢神经,使肠道运动正常化,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综上,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是慢性便秘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而益生菌能通过改变肠道内环境、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水分等途径来增加排便次数和改善便秘症状。同时,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 统,并通过神经系统的介导发挥其益生作用,使肠道运动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