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中首篇《上古天真论》开宗明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古人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核心:顺应自然,了解自身体质以进行调理,养成规律生活作息,以维持良好生活品质。 “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结合后天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个体特殊性。每个人体质可兼有2-3种,只是侧重比例不同,但总体相对稳定。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整理出9种体质——状态最平衡的“平和质”和8种偏颇体质“气虚质、 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之人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症状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饮食调节: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起居调摄:起居顺应阴阳,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起居规律。症状表现:会有元气不足、精神萎靡、容易疲劳、声音低落、接不上气的感觉,容易流汗,舌淡红且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象虚,肌肉松软不健壮,体形偏虚胖等。
饮食调节:可食用大米、粳米、小米、大麦、燕麦、山药;蔬菜类,如南瓜、胡萝卜、莲藕;水果类, 如桂圆、苹果、樱桃;其他类,如豆腐、牛奶、大枣、蜂蜜等。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或耗气的食物,如羊肉、海鲜、蟹、葱、姜、花椒、苦瓜、韭菜、茶叶;应戒烟酒。穴位按摩:可选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穴。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按揉5分钟,每天操作1~2次。操作不分时间,随时可做。注意不可过度用力。 起居调摄: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动,以免损伤正气。平时避免出汗后吹风,坐卧休息要避开门缝、窗缝,以免受凉。居住的卧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症状表现:精神不振、畏寒怕冷、手足寒凉,喜热饮食,睡眠偏多、舌胖嫩、舌边有齿痕、苔润、脉象迟缓而弱等。阳虚质外观多形体白胖、肌肉松软、个性偏向沉静、内向。 饮食调节:多吃黑米、黑豆、花生、生姜、花椒、胡椒、茴香;水果类,如桂圆、荔枝、桃;其他类,如鸡蛋、核 桃、肉桂。少食生冷、苦寒、黏腻食物,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如螃蟹、海带、紫菜、芹菜、苦瓜、蚕豆、绿茶、冷冻饮料等。穴位按摩:可搓涌泉穴,又称作搓脚心,用手与脚心之间摩擦,能够产生热量,从而达到保健效果。起居调摄:居住环境宜温和暖色调为宜,不宜在潮湿、阴暗、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平时注意腰背部、关节和下肢保暖。症状表现:手脚心热、面色潮红、有烘热感, 容易口干舌燥、喜冷饮、眼睛干涩、视物昏花、大便干燥、眩晕耳鸣、睡眠差等,个性偏急躁。 饮食调节:避免烤炸、辛辣等上火食物,减少甜品饮料,多喝水,多吃养阴食物,如梨子、山药、 百合、木耳、银耳、枸杞、莲子等。 起居调摄:阴虚质的人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大量流汗。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过度烦恼,不轻易生气。中医的观点认为,“脾主运化”能将吃进来的食物和水分消化代谢,转化成可用的能量,一旦脾气不足,不能转化,就容易生“痰湿”堆积在身体中,形成痰湿体质。症状表现: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腹胀腹满、腹型肥胖、排便稀软、嘴里发黏、身体沉重不轻快、平时痰多、咽喉常有痰堵住、额头部油脂分泌过多、 舌苔厚。饮食调节:避免摄入甜食或肥甘油腻之品,多食扁豆、薏米、山药、莲子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起居调摄:居住环境以温暖色调为宜,不宜在潮湿、阴暗、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少用或不用空调,着宽松衣服。多晒太阳,适当出汗以排湿邪。症状表现: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色黄。 饮食调节:避免食用容易上火的食物,如酒、 辣椒、坚果、烤炸类等,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久待闷热环境。多食薏苡仁、莲子、赤小豆、 绿豆、冬瓜、莴苣、丝瓜、葫芦、苦瓜、黄瓜、 西瓜、白菜等。 起居调摄:避免居住低洼潮湿的地方,宜住干燥、通风处。不熬夜、过于劳累,保持二便通畅,防湿热聚集,避免烈阳下工作。症状表现:平素面色晦暗,易出现褐斑、黑眼圈,胸闷胸痛、口唇黯淡、牙龈出血,女性可出现痛经、闭经、或经血紫黑有块,舌质暗有点、片状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象细涩或结代。 饮食调节:饮食可选择山楂、红糖、黑豆、 黑木耳、姜黄等。穴位按摩:建议选内关穴、血海穴,都具有活血的功效。起居调摄:避免久坐,气血循环不畅会加重血瘀带来的酸痛不舒。血得温则行,居住宜温不宜凉;冬应防寒。症状表现:胸胁胀满,心烦,爱生闷气,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易多愁善感,肋部乳房胀痛,咽部有异物感,舌红,苔薄白,脉弦。饮食调节:可吃柑橘、玫瑰花、绿萼梅、豆豉、荞麦、高粱、蘑菇、萝卜、洋葱、 茴香等。 穴位按摩:可多按压太冲穴,或是温热水泡脚,调整情绪,疏解压力。起居调摄:居住环境宜敞亮,保持空气清新流通。早睡早起。宜适度发泄情绪,参与舒展身心的活动,尽量减少与人争执、动怒。症状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饮食调节:应避开易导致过敏的食物,饮食宜清淡、补益脾气、益气固表,如大枣、百合、 粳米、山药、莲子、薏米、银耳等。 起居调摄:起居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时间。居家宜通风良好。生活环境中接触的物品如枕头、棉被、床垫、地毯、窗帘、衣橱易附有尘螨,应经常清洗、日晒。外出也避免在花粉及粉刷油漆的空气中,以免刺激而诱发过敏病症。